曹怡晴
对于处在成长关键期,分辨力与判断力尚弱的孩子们而言,管好校园玩具,“疏”比“堵”更加行之有效
最近,用中性笔制作“笔枪”在中小学生群体里逐渐流行,社交平台上常能见到这类“教学视频”。从耍“笔刀”、养“臭水”,到做“笔枪”、打“针筒”……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不一样的校园玩具成为“小孩哥”“小孩姐”的心头好。然而,一些校园玩具常因玩法不当引发意外事故,其中暗藏的安全隐患,让许多老师、家长感到担忧。
自制玩具取材容易、制作方便,加之披着“创意制作”“文具改造”等外衣的“教学视频”引导跟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当这些玩具成为社交工具时,安全警告往往就失去了震慑力——部分家长老师表示,即使反复告知危险、明令禁止,仍有孩子继续偷偷制作。
面对层出不穷的校园玩具,该管,但不可一禁了之。对于处在成长关键期,分辨力与判断力尚弱的孩子们而言,管好校园玩具,“疏”比“堵”更加行之有效。
以恰当方式提示安全规则,明确创意与危险的分界线。未成年人对新事物缺乏足够的理性认知,未必知晓看似无害的玩具,会因不恰当操作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家长和老师需做好安全普及,在不扫兴的前提下同孩子们“约法三章”:比如,挥动玩具枪时不要拿枪口对准自己和别人;捏完橡皮泥后得好好洗手,以免误食硼砂……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后,危险玩具和玩法自然就没了市场。
在此基础上,不妨尝试寓教于乐,利用学科知识指引,把孩子们的探索欲变为求知欲。对“笔枪”感兴趣的孩子,或许对机械原理有所探求,如以此为契机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有关调试弹簧弹力、优化发射角度的具体实践,孩子们学知识便有了更强的自驱力。热衷养“臭水”的孩子或许对化学、生物实验颇感兴趣,要是在课堂内外多普及相关内容,也许能实现从危险游戏到教学资源的转变。
健康有益的玩具有助于孩子们的智力发育和身心成长。在课余活动中,给玩具装好安全锁,为孩子上好安全课,让他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得到更多积极向上的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25日 13 版)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西安市健康教育所开展 2024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及 区县级健康促进医院业务指导与考核
2024-11-22西安市2024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暨市县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培训班顺利召开
2024-08-02西安市健康教育所组织开展2023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督导复核
2023-11-27西安市健康教育所开展2023年度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业务指导与考核
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