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安市健康教育所网站! 网站邮箱 在线留言
您暂无未读询盘信息!

西安市健康教育所

争创文明城市 共建和谐家园

健康你我他

首页 > 科普健康知识 > 心理卫生
恐狂症是心魔在作祟
发布日期:(2016/09/29) 来源:点击次数:609

目前国内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狂犬病恐惧症,简称“恐狂症”,几乎成了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流行心理疾病。其实——


狂犬病的潜伏期极少超过1年


狂犬病的潜伏期到底多长时间?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团队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证明,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


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也并不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许多学者就认为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极为罕见,一年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


被狗咬伤后宜遵循“十日观察法”


2008年第3期的美国《媒介源人兽共患病杂志》称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但外观健康不等于真正健康,必须进行实验检验或采用“十日观察法”进行鉴定。在人被犬咬伤后,如能立即将犬处死,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则可根据检测结果(病毒的有无)来确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无条件当场处死动物进行检测,则可应用WHO认定的“十日观察法”:“如果犬(或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治疗。”


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国内外未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该方法是判别狗(或猫)是否有传染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


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节省后面的2针或3针疫苗。


如果在中国“十日观察法”得到推广,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可能减少全部用量的一半),还能让绝大多数“恐狂症”患者从精神上得到解脱。


病毒不可能在神经系统长期潜伏


许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欢提出这样的疑问:狂犬病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后,疫苗引发的抗体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体能否清除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病毒?


大量证据表明,狂犬病病毒的抗体不仅能中和外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彻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病毒进入CNS后,在3~5天里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所以任何一种症状,如果怀疑与狂犬病有关,则过了十天以后,该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则该症状肯定与狂犬病无关(应尽快转入其他专科进行处治)。有大量实例证明,在病毒暴露发生几天甚至几个月后才进行处治也可能有效,说明抗体也可能将狂犬病病毒从CNS中清除。


某些借助现代生命支持系统积极抢救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生命的患者,在死后尸检时,发现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病毒都被彻底清除干净,可以间接证明抗体可进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


狂犬病病毒不引起大脑细胞形态的改变,它在人体内的行踪于发病前是无法检测的,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受损。发病前检测到足够高的抗体,就证明其大脑功能尚未受损,至少是未严重受损,以后就不会再发病。总之,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


被鼠、兔咬伤通常不用接种疫苗


WHO的相关报告指出:“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和住宅区啮齿动物的检查显示,很少发生啮齿动物感染狂犬病的现象,说明这些动物不是该病的贮存宿主。”“暴露于啮齿动物、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特别是在非重点疫区被鼠、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通常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


关于鼠咬人后的处置,我国卫生部门尚未出台相关的工作规范。对南方重点疫区的鼠伤人案例,建议在客观宣传关于鼠咬人引发狂犬病的概率极小的同时,由就诊者自己权衡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此外,鸟类(如鸡、鸭、鹅)、爬行类(如蜥蜴、龟和蛇)、鱼类和昆虫都不会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传染狂犬病。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