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安市健康教育所网站! 网站邮箱 在线留言
您暂无未读询盘信息!

西安市健康教育所

争创文明城市 共建和谐家园

健康你我他

首页 > 新闻动态 > 健康资讯
没有坐等来的“群体免疫屏障”
发布日期:(2021/04/03) 来源:北京日报点击次数:742

郑宇飞


    接种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有啥“副作用”?近日,伊朗驻华大使馆发了一条颇具“凡尔赛”味道的微博,表示“副作用”就是“逢人就炫耀”。网友们忍俊不禁,纷纷表示自己已接种,也得了同样的“炫耀症”。诙谐互动背后,是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全面推进。


  纵观人类与病毒抗争的历史,举凡全球性流行病,科学对策都是在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其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这也是为什么自疫情暴发,各国都将疫苗研发当成科研攻坚的首要任务。我们国家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五线并进”与病毒赛跑,研发成果位居全球“第一方阵”。接种工作推进至今,全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疫苗的安全性可靠性已得到事实充分证明。与之同时,接种指南持续更新,不断回应着适用对象、接种间隔等社会关切,公众对疫苗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


  “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我国疫苗接种工作原则明确、路线清晰。不过也要看到,还是有一部分民众对于接种疫苗不够上心、不够积极。究其心理,多数是认为自己所在地区病例“零新增”已持续多时,各类场所防控严格,不打疫苗也很安全,还有人认为,自己又没有出国打算,周围的人反正在陆续接种,可以尽享免疫屏障……太自信也好、怕麻烦也罢,其实都违背了一个科学常识。的确,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中国是全球的“安全高地”,但这份安全,建立在常态化防控之上,建立在对境外输入严格控制的基础之上,背后是相当大的社会成本。然而,一个开放的中国不可能长期“关门”,人员的流动不可避免。眼下,国外疫情依然严峻,病毒持续出现变异,国内输入病例接连不断,云南瑞丽近期还出现了一批本土病例。无视隐患风险,无视防控压力,把目前的相对安全当作绝对安全,且认为安全来得轻而易举、理所应当、无需维护,可以说是大谬不然。


  对于中国人来说,“应接尽接”“应快尽快”,才能保住来之不易的安全。科学研究表明,对于各类传染性疾病,只有疫苗接种人数达到相当量级,才能真正形成“群体免疫”。就拿人们熟知的麻疹来说,95%的人群有免疫力才能实现阻断。而根据新冠病毒的基本传播指数,这一数字应该为70%到80%。对应全国人口,目标接种人群规模要达到10亿左右。眼下,我国接种人数破亿,近一周每天新增接种人数在三四百万左右,但相较庞大人口基数,“群体免疫”仍然任重道远。更要看到,时间窗口也是一个耽误不起的变量。美国、欧盟国家、日本等均在全力推进疫苗接种,世界“重回开放”时日不远。在此之前,如果不能通过普遍的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我们很可能从“安全高地”变为“免疫洼地”。诚如钟南山院士所言,“别等到外国免疫了,中国反而危险了!”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决定性抗疫成果,关键就在于全民参与。无论是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习惯,还是亮码出行、核酸检测等防控举措,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坚持至今。疫苗接种,与这些常态化防控举措一样,都是抗疫语境下的“必选动作”。说到底,接种疫苗,是私事,是个人权利,更是公事,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继续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做好守护自身和家庭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才能巩固和扩大抗疫主动的基本面,不辜负老老小小十几亿人这么长时间的辛苦付出。


  开放夜场服务,启动移动接种车,在全国各地的接种点,工作人员正争分夺秒与病毒竞速。忙碌的身影背后,是我们共同走过并继续在走的抗疫征程。“群体免疫屏障”无法坐等而来,也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端正态度、凝聚力量,我们必能将抗疫胜利牢牢把握到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