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开展的埃博拉病毒宿主内进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该研究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埃博拉病毒在宿主内的进化模式,重新阐明了病毒基因中重要变异位点在“病毒—宿主”相互影响中的作用,为抗病毒药物研发设计药物靶标提供了新依据。该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
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研究所陈晨博士介绍,研究团队采用扩增子深度测序,并为此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通过对135个样本的测定,第一次发现了埃博拉病毒在宿主内进化过程中曾经产生的710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
“如果说人体内有10000个埃博拉病毒,运用传统的分析研究方法,只有当体内6000个甚至8000个病毒发生变化时才能监测到病毒变化,而通过此次设计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只要人体内2个~5个病毒发生变化就能监测到。”陈晨介绍,借助方法学的突破,可以在临床上更早、更精准地发现病毒变异,为后期用药提供指导。同时,研究团队还发现,病毒VP40基因受到了强烈的负选择,这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文军研究员认为,本研究“从个体内种群变异这一崭新角度,解读了病毒的进化规律,是宿主内进化这一病毒学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
据介绍,在公共卫生领域,该研究可为埃博拉疫情暴发提供评估依据;在临床研究方面,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快速普及,可推动临床新发传染病控制和传染病精准用药。
来源:健康报
西安市健康教育所开展 2024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及 区县级健康促进医院业务指导与考核
2024-11-22西安市2024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暨市县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培训班顺利召开
2024-08-02西安市健康教育所组织开展2023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督导复核
2023-11-27西安市健康教育所开展2023年度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业务指导与考核
2023-11-27